王女士(化名)一直很注重养生
经常喜欢研究各种养生汤的做法
入夏后
潮热的湿气让人非常难受
王女士听说薏米的祛湿效果特别好
便每天熬薏米水给家人当日常饮用水喝
离奇的是
一家人喝薏米水不到1个月
身体却出了各种“小状况”
都说薏米是药食同源的食品
为什么吃了还会出问题呢?
薏米到底能不能祛湿气呢?
湿气的表现症状
● 舌苔很厚,或者白腻、或者黄腻;
● 面色晦暗、咳嗽有痰、咽部有异物感等;
● 四肢乏力、头脑昏沉、困倦、没有食欲、大便粘滞擦不干净等。
展开剩余82%薏米祛湿效果强 但要分体质
如果要祛湿,薏米是很好的选择。但不合理的食用反而会加重人体湿气。
有的人容易出汗、烦热、口渴,爱喝凉水,手心脚心常常热烘烘的并且舌头偏红,这类人是偏“热性体质”的人。
有的人容易畏寒怕冷、经常手脚冰凉、爱喝温热的水、容易腰膝酸软,并且舌苔白腻,这类人是偏“寒性体质”的人。
薏米虽然有良好的利尿祛湿的功效,但是薏米药性偏寒凉,对于偏热性体质的人吃了无碍,但是对于偏寒性体质的人来说,经常吃薏米,无异于雪上加霜!
需要注意的是,薏仁的性质偏于滑利,药理实验证明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,可促使子宫收缩,有诱发流产的可能,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孕妇食用。
所以,要想发挥好薏米的功效,还得好好分体质、按方法食用。
1. 生薏米适合热性体质
生薏米,即为未经炮制的薏米。其性味寒凉,适宜热性体质的人群食用。而本身就是偏寒性体质的人最好不要食用。
2. 炒薏米适合寒性体质
生薏苡仁的凉性较强,清热效果更佳;而如果是平素大便偏烂、脾胃较弱的,可以选用炒薏苡仁。炒薏苡仁性温,有健脾化湿的功效,尤其对于湿气导致的腹泻、胀满的症状效果很好,在保留化湿功效的同时还有健脾的作用。
如何自制炒薏米?
将生薏米去除杂质洗净,放入锅中,文火加热2-3分钟,轻轻翻炒以免炒糊,表面泛起微黄时即可出锅。
注意4点,效果更好
不少人听说红豆薏米汤是祛湿佳品,但喝来喝去,不但没能祛湿,反而身体越来越沉重,这是因为,你做错了。
1. 薏米+红豆:经典祛湿搭配
说到祛湿,很多人都会想到薏米红豆汤。但很少人知道的是,薏米红豆粥中,中医推荐的“红豆”其实是“赤小豆”,两种豆子是有区别的。
普通红豆外形胖圆,多用来食用,而赤小豆更小更细长,用来入药或者煮薏米红豆粥,利水祛湿的功效更显著。购买的时候要注意区分红豆和赤小豆。
2. 薏米煮之前用热水泡1小时
薏米和赤小豆都很难煮烂,直接煮如果时间不够营养很难出来,所以最好用热水先浸泡一小时后再煮。这样煮起来更加快捷还能保证祛湿功效。
3. 薏米煮粥千万别加大米
我们经常用薏米做材料煮粥,比如薏米红豆粥、薏米百合粥等;但此款“粥”不需要加大米!
像红豆和薏米,怎么熬都不稠,汤很清,中医恰好利用这种“清”的性质来祛湿。
一旦加入大米,就会变得粘稠,相当于加了湿气,味道可能更好,但对于祛湿养生来说,功效会没那么强。
4. 煮时加把料,健脾又祛湿
湿气是脾虚引起的,湿气又会使脾虚加重,所以健脾、祛湿要一起进行才正确。
薏米虽能健脾胃、清肺热,但重在利水渗湿,而芡实、茯苓、莲子、山药都属于味甘性平之物,又有补脾健胃、益肾固精、除湿止带的功效,还能改善脾虚、湿气引起的失眠、消化不良等症状。更为重要的是不论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,都能食用。
跟大家分享几款烹调简单的除湿食疗,在家就能做!
01
参苓薏仁汤
材料:龙骨500克,党参10克、茯苓10克、淮山10克、薏仁15克、扁豆10克、陈皮一瓣、红枣三颗去核。
做法:龙骨洗净后焯水,其余材料洗净后和龙骨一同入锅。加入清水适量,大火煲开后,转成小火继续煲1小时,加盐调味即可。
功效:健脾补气、利水渗湿。适宜脾虚湿滞的人群,如出现头昏身重、倦怠乏力、大便溏烂、舌苔白厚或腻症状的朋友。
02
薏仁赤豆茶
材料:薏仁、赤小豆各30克。
做法:以上材料洗净后入锅,加入适量清水,大火煲开后转成小火继续煎煮30分钟,代茶饮。
功效:清热祛湿、利尿消肿。适宜湿中夹热的人群,如伴有颜面出油多,易长粉刺痤疮或皮肤易长湿疹,小便黄赤不畅,大便粘滞不爽,舌苔黄腻或兼有身重水肿等症状的朋友。
03
淮山薏仁小米粥
材料:鲜山药100克、炒薏仁50克、砂仁3克、杞子一把、小米200克。
做法:薏仁提前浸泡1小时,鲜山药洗净后去皮切小块,杞子洗净、砂仁研末备用。薏仁放入锅中加入足量清水,大火煮开后加入小米,煮开后转中火续煮15分钟,加入山药,续煮15分钟后加入杞子,10分钟后加入砂仁粉末,最后适当加盐调味。
功效:健脾开胃、理气化湿。适合湿困脾胃的人群,症见身体瘦弱、疲乏困倦、口淡、食欲不振、大便稀或易腹泻的朋友。
来源|CCTV生活圈、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、江西宣传、广东中医药、广东省中医院
发布于:河南省宝盈优配-宝盈优配官网-配资平台是正规的吗-按天配资利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